胆结石,明明一碗简单的汤药就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非要动手术?
上个月,一位特殊的患者走进了我的诊所,他面色稍显尴尬地向我透露了他的病情。
他说:“实在惭愧,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习惯于给别人动刀子,但这次轮到我自己,我明白胆结石手术并非万能。我听说中药可能有助于结石的排出,因此我特地来寻求您的帮助。”
他的诊断报告显示他患有多发性胆结石,其中最大的结石达到了1.3cm。
他经常感到右侧胁部胀痛不适,特别是在进食后,胃部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觉。他还常常伴随着打嗝的现象,胃酸容易反流,使得口中有一种苦涩的味道。
除了这些,他偶尔会感到背部疼痛,大便也变得干燥难以排出。观察他的舌头,可以发现舌色偏红,舌苔呈现出黄腻的状态。
结合他的具体情况,判断需要清热解毒、利胆排石、调和脾胃,希望能帮助他缓解病痛。
经过7剂药物的服用,患者的疼痛感、腹胀和呕吐现象基本得到了缓解。遂调方。
大约过了3个月的时间,患者反馈在一次如厕时,他的右腹部突然出现了剧烈的疼痛,随后他排出了4小块绿色的结石。为了确认病情,医院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结石已经消失,之前的不适症状也得到了平息。
自古以来,金钱草就被人们尊称为“排石圣药”。它不仅能帮助人体生津解毒,还具有出色的利尿效果。
再来说说玉米须,它以清肝利胆的显著特性而广受赞誉。对于那些胆结石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适量增加玉米须的摄入量。
从根本上讲,胆结石的形成与肝脏的排泄能力不佳有着密切关系。
在中医看来,治疗肝病首先要从调理脾胃入手,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中土之治。当脾胃功能强健,气足时,肝气自然得以顺畅升发,心火和小肠火的热量也相应充足,有助于改善胆结石病情。
制附子,这味性质温热的中药,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同时温煦心阳、脾阳与肾阳。上能助心阳,使心脏得到温暖;中能温脾阳,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下则补肾阳,滋养肾脏之元气。为了调和制附子的燥烈特性,我们常常与之配伍烤甘草,它不仅能温阳,还能有效缓解附子的干燥性质。
而生白术与茯苓,这两味中药则各自拥有独特的功效。生白术擅长健脾燥湿,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帮助身体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
而茯苓则具备健脾胃、干湿利水的双重功效,它不仅能够增强脾胃功能,还能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水分和湿气,进一步增强机体的排石能力,有助于防止疾病的反复发作。
作为一名医生,我始终坚守自己的良心。无论别人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只要我能通过中药治愈患者,我就不会让他们轻易接受手术治疗。因为我相信,中医药的力量和智慧,足以让患者在避免手术之苦的同时,实现疾病的康复。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