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石头”惹麻烦,看我如何细剖析,说透诱因做预防、对症防护为健康!
从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儿来看,这些患儿多因尿中出现血色、排尿疼痛或者腰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前来就诊,其中最小的一例患儿仅有6个月。经超声检查发现,在宝宝的肾输尿管或者膀胱里可以看到“小石头”。这些“小石头”惹得祸,这可急坏了各位家长。
这些“小石头”是什么呢?从专业角度分析,这些“小石头”被称为泌尿系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尿道结石,是一种浓缩沉淀形成颗粒或成块样聚集物。结石的成分主要有草酸钙、尿酸盐、磷酸钙、胱氨酸等,可以为单一成份,也可以为混合成份。儿童的结石发生病因较成人更加复杂,一般认为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自然环境、遗传代谢异常、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营养状况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1.儿童泌尿系结石往往合并钙磷等遗传基因代谢异常疾病,尤其一些婴幼儿结石。
2.可合并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疾病,如存在泌尿系梗阻等情况易导致结石的产生。
3.甜食进食过多,甜食中果糖含量高,果糖会减少肾尿酸排泄,促进内源性尿酸的合成,过量摄入果糖,诱发尿酸结石的产生。
4.进水量不足或者出汗多等身体长期处于缺水状态,会导致尿液浓缩,尿量减少,易诱发结石产生。
5.饮食结构对结石的影响,有些宝宝饮食不均衡,例如摄食过量肉类,肉类中过量的脂肪或者蛋白质可以减少肠道排泄钙离子,增加草酸盐吸收,二者在尿液中结合会形成草酸钙结石。
6.长期和过量的补钙等。小孩子出现夜啼、个子矮等状况,很多宝妈会自行给孩子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长期服用或短期大量地服用使肠道吸收的钙增多,这时进食较多的巧克力、豆制品等含较多阴离子的食物会增加结石发生的概率。如果宝宝出现需要补钙的情况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钙,避免复杂情况出现。
医院泌尿外科提醒广大家长,预防儿童泌尿系结石,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保证宝宝足够的液体摄入,尤其在夏季宝宝大量出汗的情况下,保证每天足够的尿量,小的结晶或者离子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
2.平时要多带宝宝参加户外活动,经常跑跳等同样有利于促进小结晶排出和预防结石的复发。
3.对于以往患有结石的宝宝可化验结石成份,根据结石成份针对性预防。
草酸磷酸钙结石:培养宝宝大量饮水习惯,限制钠盐摄入,注意别吃太咸。忌食含高草酸食物,例如苋菜、菠菜、芒果、草莓等水果蔬菜,减少巧克力、芝麻、茶叶以及各种坚果的食用。另外晚上睡前不宜喝牛奶,儿童肾结石患儿最好在白天或睡前4~5h饮用牛奶。
尿酸结石:大量饮水,治疗原发病,限制肉、鱼、虾类等富含嘌呤的食品,少食豆制品。还可以通过多食富含枸橼酸氢钾的柑橘类水果,通过碱化尿液的方法预防结石复发。
胱氨酸结石:近年来此类结石儿童发病呈增加趋势,可大量饮水,限制蛋白质和钠盐摄入,通过饮用碱性饮料或者水果碱化尿液的方法预防结石复发。
感染性结石:大量饮水,治疗原发病,由于其为碱性结石,可以通过饮用酸性饮料或水果酸化尿液的方法预防结石复发。适当增加肉类食物摄入,肉类食物可酸化尿液,对于预防感染结石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