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姐一年前B超查出“肾结石”,因为结石很小,就一直服用中药排结石,吃了一年没见效果,整个人反倒变得面黄肌瘦、非常虚弱,去医院泌尿科检查却发现,周小姐其实并没有“肾结石”,只是有个“钙化斑”,根本无需治疗。随着结石病发病率的上升,像周小姐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结石病治疗存在多个认识误区,需要引起公众注意。
误区一:结石不痛就不用治疗?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泌尿系结石、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随着体检的普及,不少市民在体检中查出“小结石”,但大多认为小就不用理会,不痛就不用治疗。
我们对泌尿系结石都有一些认识误区,比如认为结石不疼痛就不用治疗,这是不对的,结石可以慢慢长大,梗阻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导致肾功能丧失;专家表示,在临床上遇到多例这样的患者,有患者带石数十年,最后演变为尿毒症,后来再治疗效果不理想。
误区二:体检发现“小结石”自己吃药?
体检B超发现“小结石”,只能算初步诊断,有的可能仅仅是“肾乳头钙化斑”,一经发现就应该找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断,由专科医生决定是否通过X光造影或CT检查确诊。如果结石很小,可以保持半年一次的定期检查观察,日常生活中多喝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但结石大于1厘米就需要动手术。现在基本是微创手术,病人也无需恐惧。
需要特别指出,一些中成药的“排石药”,属于寒凉之物,单纯用排石药,对人体体质影响很大。中医在排石基础上,通常会根据病人个人体质加补气、补血等药物辨证施治,市民不可胡乱自行服药。像周小姐那样因为误诊而自己服用中药,会带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误区三:结石排出后就高枕无忧
近30年来,我国的上尿路(肾、输尿管)结石发病率显著增加,下尿路(膀胱)结石日趋少见。数据显示,出现这一现象跟人们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与30年前缺吃少穿相比,现代人习惯大鱼大肉,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导致上尿路结石发病率增多
还有市民以为做完结石手术就万事大吉,该吃吃该喝喝,其实结石的复发率很高,饮食控制尤其重要。
对结石分析的结果显示,70%-90%的结石属于草钙酸结石,这种结石难以溶石,预防主要是靠减少草酸的摄入以及多喝水等。但有5%的尿酸结石,可以通过忌食高嘌呤食物如啤酒、内脏、海鲜等,达到降低尿酸溶石、减少复发的目的。
医院结石病专家赵平提醒:有病就要治,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越拖越久只会越来严重,做好预防工作,及时发现及时检查时关键,如需申请检查的,可以直接北京治白癜风症最好的医院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