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病,结石的形成与人们的饮食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医院营养管理护理专业组组长单娟、组员陆丽娜,提出胆囊结石的患者膳食摄入推荐“4+1”方案。
“4+1”膳食方案
所谓“4+1”膳食方案,就是指每天的饮食中必须有“粮及豆类”、“蔬菜水果”、“牛奶及奶制品”、“肉鱼蛋”这四类保护性食物作为支柱。其中蔬菜水果摄入量为~g/天,牛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为~g/天,肉、鱼、蛋摄入量为~g/天。同时改变以猪肉为主的动物性食物结构,增加水产、禽类、牛肉、羊肉的摄入。每日油和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0~15克,盐摄入6克左右为好,不超过10克。
“胆友们”,以下这些食物能帮助排石喔
黑木耳:可以促进消化系统中各种腺体分泌,润滑肝内外胆管,促进胆石排出。初发结石病患者,每天坚持吃1~2次黑木耳,有助于缓解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而胡萝卜素在肝脏中可以转变成维生素a,可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茭白:能清热利胆,故胆囊炎病人宜吃,尤其适用于胆囊炎胆结石症合并黄疸者。可用适量新鲜茭白,用水煎食,每日1~3次,也可用素油炒食。
冬瓜:可烧食或煨汤,也可用新鲜冬瓜皮~g加水浓煎,每次一碗,每日饮3~4次,有清热、利水、利胆、消胀作用。
玉米:对胆囊炎、胆结石、黄疸性肝炎等有辅助食疗作用,故慢性胆囊炎疾病患者宜经常食用。另外玉米须也有利胆作用,可用30~50g玉米须煎水代茶饮用。
山楂?:味甘酸,有消食积、散淤血的作用。近代研究认为山楂有降低血脂和降低胆固醇的功效。患有胆囊疾病者适宜食用。
作为医院年家庭文化月系列活动之一,11月9日,由医院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医院团委、上海开放大学崇明分校、上海崇明石榴籽公益发展中心举办“您是孩子一生的港湾——现代家庭教育工作坊”公益讲座,特邀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开放大学崇明分校副校长、上海家长学校崇明分校负责人王愫怡现场授课。
此次讲座聚焦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父母应该怎么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孩子学习成长敏感期引导和教育孩子的方法等相关知识。讲座过程中,王愫怡生动论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学习成长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以及高质量陪伴对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影响。
王愫怡从家庭之爱、情绪管理、学习能力、过度教养、权利边界等五个方面,指导家长积聚能量,赋能增智,教会家长避免过度照料、过度教育、过度保护和过度干涉,重点传递家庭教育中“爱”“情”“智”“养”“权”的意识激发和能力培养,真正实现“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本次讲座还通过工作坊形式揭示亲子关系中法律与人情的相互关系,提醒父母应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