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石头,大家都感觉平平无奇,毕竟生活中石头随处可见,可是人身体里长了石头,就不是一件那么令人愉快的事情了,并且体内长结石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代谢紊乱、饮食结构、遗传因素、感染等;而在中医视角上看,认为结石的形成主要与体内的湿热内环境有关,并且治疗上多是使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效果的中药,并且配伍一些来调理脾胃、补益肝肾等,而下面这四味中药便是效果与药价都是比较可观。
首先要知道为什么结石主要与湿热有关系?有什么表现?怎么治疗呢?(1)在中医的视角,湿热是一种致病因素,可以是外感的湿热之邪,也可以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异常停留在体内久而化热,就形成了湿热。
而湿邪重浊,容易下行,从而会影响到肾与膀胱的气化功能,导致尿液排泄不畅,杂质沉积,逐渐形成结石;同时湿热还会熏蒸体内的津液,使得尿液浓缩,进一步增加了结石形成的风险;且湿热也容易郁结于肝胆,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排泄不畅导致淤积,也可能形成胆结石。
(2)其症状表现都比较明显,并且也跟结石的位置相关,例如:通常会有疼痛、血尿、尿频尿急、恶心呕吐等症状;结石在肾脏多会为腰部或上腹部绞痛;在膀胱多会引发排尿中断、尿道疼痛等症状。
(3)治疗上较为好用的是下面四味药:
Ⅰ.金钱草金钱草味甘、咸,性微寒。主要作用于肝、胆、肾、膀胱。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的功效,是治疗尿路结石的常用中药,可以通过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以及利尿,既能排出结石也能防止结石的再次生成。
Ⅱ.海金沙海金沙,味甘、咸,性寒。主要作用于膀胱和小肠。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结石带来的尿路疼痛,以及排尿困难等情况。
Ⅲ.鸡内金鸡内金,味甘,性平,主要作用于脾、胃、小肠和膀胱。具有消食健胃、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的作用。鸡内金不仅可以消化淤积在体内的砂石,还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减少湿热之邪的生成,标本同治。
Ⅳ.车前子车前子味甘,性寒。主要作用于肝、肾、肺、小肠经。具有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的效果。车前子也是通过增加尿量,使其冲刷尿道,从而排出结石。
Ⅴ.但同时有些患者不仅仅有结石,还有感染的迹象,就可以加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黄连、黄柏等药物;也有些患者体质虚弱,体内正气不足就需要加一些适宜的可以帮扶正气的药物。
注:因为中药排石并非简单地将结石直接排出体外,而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机能去改善体内的湿热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结石形成的问题。与手术治疗相比,中药治疗相对温和,副作用较小,比较适合一些体质较弱或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