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嘉宾:
肖俊杰
医院发展中心党委办公室主任
医院廉洁建设专委会副主委
郑军华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医院党委书记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王育
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
指导单位:医院发展中心
支持单位: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
由医院发展中心、上海电视台《医聊大咖说》联合打造的医心向党申康为民系列访谈节目。我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带大家全面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医院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能级的重要进展和丰硕成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引导下,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因素,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医院医院深入贯彻“文化强国”战略,按照上海打造“城市软实力”、打响“服务文化品牌”的重要部署,着医院新文化格局,重点打造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文化品牌,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那么,医院在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哪些品牌成果?
本期大咖说,我们有幸邀请到医院发展中心党办主任肖俊杰、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王育,和医院在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张译心主持人:
肖主任您好。文化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引擎、医院软实力最核心的内容。医院文化在贯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医院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医院文化建设方面,申康中心做了哪些探索呢?
肖俊杰医院发展中心党办主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申康中心认真贯彻国家战略、服务本市发展大局,按照健康上海建设的各项要求,以办好让患者放心、医院为目标,医院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一方面,医院加强顶层设计,以文化兴院、文化强院为目标,凝练文化共识,医院整体发展的长期规划,医院优秀历史文化的沉淀与传承,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将医院文化与制度流程、行为规范贯穿融合,塑医院文化。另一方面,申康中心深入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构建友好、尊重、互信、合作的医医院人文环境为目标,医院文化建设的新模式,重点推进“健康科普宣传”和“患者体验服务”两大品牌建设。
在健康科普宣传方面,申康中心自年开始,每年的9月1日到7日都会举办以“卓越申城健康先行”为主题的“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活动,组织全市36医院集中开展形式医院开放活动,这应该是国内首创,其规模之大、参与面之广,在全国医院中也是少见的,到今年我们已经举办了四届,深受市民群众的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同时,为了精准链接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我们提出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普周”和“天云端开放”的理念,创建了“申康科普周”公众平台,医院以原创科普视频互动的方式,向市民传递健康生活理念、普及医学科普知识,同时也向医院最新的便民服务举措、就医流程改善、新兴诊疗技术等方面,帮助市医院。
今年,申康中心还特别策划出版了《健康随“申”学》医院健康科普丛书,将优质的科普视频内容摘录下来,制作成干货满满、市民日常所需的健康口袋读本。我们也与上海电视台积极开展合作,借助《医聊家》《名医话养生》《X诊所》等节目,推荐医院名医专家录制专题节目,提高健康知识的传播率和普及率,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张译心主持人:
医院的文化建设有很多方面,申康中心为什么会选择将科普作为其中一个抓手呢?在创新手段上,我们医院的科普宣传有哪些特色亮点?
肖俊杰医院发展中心党办主任:
健康事关每个人的幸福生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大以来,习总书记强调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其中,做好健康科普是贯彻健康战略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新时期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申康中心作为医院的办医主体,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医院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向市民普及权威、真实、科学的健康知识,提升市民健康素养,同时医院、构建新型的医患关系,就是让群众满意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申康科普文化品牌的带动下,近年来,医院科普宣传工作不断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科普人才队伍越来越壮大,“让专业医生占据科普宣传高地”已经成为共识。一方面,两院院士、国医大师等名医专家积极参与健康普及行动;另一方面,通过十佳科普视频评选等活动的培养孵化,一批有才情、有创意的青年医务工作者主动投身科普领域;与此同时,一些热心公益的社会知名人士也以“申康科普宣传大使”的身份,加入到健康促进的队伍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扩大科普效应。第二个特点是百姓对医院科普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申康科普周充分发挥了医院健康科普的“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统筹全市医院优质的科普资源,通过科普讲座、科普论坛、科普剧场、科普直播和短视频等呈现方式,融入动画、歌曲、微电影、情景剧等元素,让严肃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趣味,让市民群众更容易接受并记住。比如我们医院推出的“颈椎保养操”“牙齿健康课”“中医养生操”等等,都成为了市民津津乐道、争相转发的热门推送。
如果说科普周是让市民感受到了医院医学积淀的厚度,那么开放日就是为了让市民感受到医学的温度。医院开放日活动期间,我们通过开展探院、跟岗等一系列沉浸式体验项目,以“开放”的姿态,让医院变得“透明”,让患者看到医疗的“真相”,体验医学的“情怀”,增进医患间的理解与互信。很多医院跟岗体验项目都变成了“网红打卡点”,医院的医学体验营、医院的日间手术室、医院的静脉用药机器人等,让市民朋友更直观地了解数字化转型赋能医院优质医疗的成果。
在过去四届活动中,申康中心携手医院,向市民朋友呈现了场线下科普活动,推送了个线上科普视频和场专家科普直播;开放了个线下特色医疗区域和个线上沉浸体验项目;累计有余位医务工作者参与了科普宣传和市民跟岗体验的带教任务,线下累计接待市民超过2万人次,线上累计浏览量超过万人次,通过每年的参与度可以发现,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科普周”和“开放日”活动的带动下,医院逐渐形成了浓厚的科普氛围,培育了优质的“科普土壤”,创建了各自的文化品牌,医院的“青年科普大赛”、医院的“科普嘉年华”活动、医院的“十院科普官”等,都很有特色。
张译心主持人:
刚才您不仅从医院打造科普文化品牌的情况,也从点上做了一些介绍,医院的“科普嘉年华”。郑书记,在打造科普文化方面,仁济做了哪些探索性、创造性的工作,形成了哪些科普品牌?
郑军华上海交通大医院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一理论阐明了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性,也为健康科普的道路指明了方向。我们通过挖掘历史、创新形式、搭建平台、培养人才等途径,打造四张具有仁济特色的“科普名片”。
第一张是“历史文化名片”。医院建院年以来,从编译《医书五种》、在中国播下西医学萌芽的种子,到推广牛痘接种、开创中国防疫卫生之先河,再到大力宣传推广外科消毒法、阻断传染病传播途径……仁济先辈治病救人的同时也积极投身健康教育,医院健康科普雏形。
第二张名片是“特色品牌名片”。我们链接了多方资源,开展线下科普宣教活动。比如和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多方资源合作,年起,举办“塘桥-仁济健康讲坛”,由临床专家担任主讲,为社区居民宣传健康知识;年起,举办“健康音乐下午茶”,用“科普+音乐”的方式传播健康知识,已举办31场;年起,在四号线塘桥站开设仁济健康角,由青年医生为乘客提供讲座咨询;年启动“科普嘉年华”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两年来共征集超过件作品,由专家遴选出优秀的作品,以脱口秀、情景剧、小品等形式在舞台上集中展示。这种由“科普达人”演绎、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让专业的医学知识更接地气。同时,一批有情怀的科普达人也通过这个舞台脱颖而出,从幕后走向台前。
第三张名片是“全域传播名片”。我们发挥资源优势,全方位立体化传播科普知识,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医院立足《医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