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原创翻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
骨髓间充质
来源
骨今中外
原文标题:Incidenceandanalysisofradialheadandneckfractures.
原文作者:KovarFM,JaindlM,ThalhammerG,RupertS,PlatzerP,EndlerG,VielgutI,Kutscha-LissbergF.
原文出处:WorldJOrthop.Apr18;4(2):80-4.
桡骨头骨折较为常见,约占到所有肘关节部位骨折的三分之一,占所有成人骨折的1.5%-4%。85%的患者年龄在30岁到60岁之间。根据文献的报道,桡骨头骨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岁到45.9岁,另外,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比男性患者高7岁到16.8岁。受伤机制多为摔倒时上臂外伸肘关节内旋、屈曲触地间接损伤,极少数的情况下可因直接损伤导致桡骨头骨折。儿童中桡骨头颈部的骨折发生率仅有1.3%。
桡骨骨折的分型一般采用Mason-Johnston分型,根据这一分型方式,桡骨头骨折可分为以下三型:I型骨折为桡骨头骨折未移位;II型骨折为桡骨头骨折伴移位;III型骨折为桡骨头粉碎性骨折。Johnston在以上分型的基础上添加了第IV型:桡骨头骨折伴肘关节脱位。
因而本文的目的就是分型桡骨头颈部骨折的的流行病学,尤其是其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及骨折类型和固定技术对于整体治疗结果的影响。主要数据来源为本文作者所在的一家I级创伤中心年至年收治的桡骨头颈部骨折的患者资料。
材料与方法研究人群
选择作者所在的一家奥地利的I级创伤中心年至年十年期间收治的非选择性创伤患者进行分析。在患者病例数据库中做前瞻性搜集和回顾性评估,选取其中诊断为桡骨头颈部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同时需保证该患者病例数据完整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随访。
主要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机制、治疗方式及治疗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患者主要分为两组,一组为青少年的桡骨头颈部骨折(患者<18岁),另一组为成人骨折。排除病史记录资料缺失、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不完整以及未进行相应随访的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及治疗医生的经验喜好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如果桡骨头颈部粉碎性骨折无法采取补救性治疗的话,那么即选择桡骨头假体置换进行治疗。常规进行临床检查、活动范围、疼痛部位及骨性愈合等方面的评价。
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为了分析桡骨头颈部骨折的的发生率及临床结果,研究人员对每一例患者的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仔细回顾。随访资料回顾包括患者门诊时的准确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及每次随访时的临床和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评估报告标准影像片(前后位及侧位片)。如果普通X线片所提供的资料有疑问,需进行其他肱桡部位的摄片或进行CT扫描检查。影像学评估根据Johnston对Mason分型的改良方式进行。数据资料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计有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岁(2岁到95岁),其中例(47.7%)男性患者,例(52.3%)女性患者;成人患者例(92.6%)儿童患者77例(7.4%)(表1)。本项研究患者中,I型骨折例(82.1%),II型骨折例(14.2%),III型骨折28例(2.7%),IV型骨折11例(1.1%)(表2)。右侧骨折例(51.4%),左侧骨折例(47.9%),双侧骨折8例(0.8%)。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周(0到周),右71例患者(6.6%)的随访时间少于一周,例患者(25.5%)随访时间恰好为1周。
表1,纳入患者一般特征(数量及所占百分比)
表2,各类型骨折数量及性别分布
将患者按儿童和成年分组后进行治疗方式的比较分析。儿童组患者中,69例患者(90%)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只有8例(10%)采取手术治疗。在成人组患者中,保守治疗占91%(例),手术治疗占9%(90例)。
所有患者中,共计植入了11个桡骨头假体(1%)。7例骨水泥型桡骨头假体置换,3例采用生物型假体置换,1例进行全肘关节假体置换。
在8例采用保守治疗的I型桡骨头颈部骨折的患者中出现了感觉功能障碍,这些患者均为老年人,患肢功能并未受影响。有两例III型桡骨头颈部骨折患者发展为骨折骨不连,一例为T型钢板固定术后,另一例为一期切开复位,翻修手术时采用贯穿式穿针固定。一例III型桡骨头颈部骨折在闭合复位后出现尺神经麻痹。一例采用假体置换桡骨头的III型骨折患者出现骨性连接。一例患者因初期螺钉固定后造成肘关节的活动受限,再行另一手术切开固定,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完全恢复,且未再出现疼痛。有两例患者在初期治疗后出现关节脱位,1例为I型骨折采用T型钢板固定,另一例为III型骨折采用假体置换桡骨头。本研究纳入患者中无截肢或死亡病例。
根据Mason骨折分型方式,作者发现其研究人群中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P=0.),III型桡骨头骨折男性更多发(n=20,71.4%),IV型桡骨头颈部骨折女性更多发(n=8,72.7%)。
儿童和成人的II型桡骨头颈部骨折的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26%的儿童桡骨头颈部骨折属II型(n=20),而成人中的II型骨折仅占13%(n=)(P=0.)。年龄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小于10岁的儿童中,有一半多的患者为I型骨折(53%,n=17),II型骨折占40.6%(n=13)(P0.)。大于10岁的儿童中,主要以I型骨折为主,占到了84%(n=38),成人患者中,I型骨折的比例也高达83%(n=)(P0.)。
按照Mason分型进行中位活动度的评价(屈/伸):I型骨折为[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rangeIQR)-)],II型骨折(IQR-),III型骨折(IQR-),IV型骨折(IQR-)。本研究纳入人群中,有77%(n=)的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超过°,22%(n=)的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在50°到°之间,2%(n=20)的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小于50°。中位活动范围(内外旋)的评价中,94%(n=)的患者旋转范围超过°,4%(n=43)的患者的关节旋转范围在50°-°之间,2%(n=19)的患者的关节旋转活动范围小于50°。评价疼痛时,随访期结束,无痛患者占59.3%(n=),中度疼痛者占37.6%(n=),严重疼痛者占3.1%(n=32)(P=0.)。
不同形式的保守治疗方式并不影响制动时间及随访期末的疼痛评分(表3)。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随访期末报告无疼痛者占75%,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的57%(P=0.03,表4)。Mason分型对于治疗后随访期末的疼痛无显著影响。
表3保守治疗组患者的制动时间及疼痛评分
表4,各型骨折不同治疗方式后的疼痛情况
讨论本项研究中,作者旨在探究骨折类型以及所选择的治疗方式对于整体预后结果的影响,同时作者也对性别的相关影响进行了探讨。虽然有随访时间的限制,但本项研究共计纳入了十年间的例患者,因而可得出一个相对可靠的结论。
根据Mason分型方式进行的骨折分类后的各类骨折发生率与既往发表的文献所提供的数据具有可比性。本项研究中的各分型下成人骨折的平均年龄(I型到IV型)与Duckworth教授等人的研究相一致。儿童亚组中各类骨折的的平均年龄也与Kaas教授等人的结果相一致。十年间双侧同时骨折的发生率与既往发表文献相一致。共计对23例患者(2%)进行了血肿抽吸术,但最终并未对患者疼痛及功能结果产生影响,这一点与Ditsios教授等人的研究存在差异,其研究就指出桡骨头颈部骨折后进行血肿抽吸有利于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
本项研究中,儿童组和成人组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在既往的研究报道中男女比例为2:3,其女性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男性患者。作者同时发现,有59%(例)的患者平均在术后三周即可获得一个非常满意的结果。
在决定选择何种手术方案之前,首先是评估桡骨的纵向稳定性,尽可能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效果不理想,可考虑进行关节切除成形术及桡骨头假体置换,但多项研究指出这两种手术方案的结果也不是很好。这就是目前的现状:虽然有大量的文献报道桡骨头颈部骨折的治疗方案,但是尚无一个大家所公认的指南。
本项研究同样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本项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也有人认为十年的纵向时间期限也是一个问题。另外,纳入患者的年龄跨度较大,致骨折原因异质性也较大,同样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例如,有些患者是跳楼自杀及车祸伤,也有些患者的社会背景复杂,这些均会对治疗结果、并发症及随访产生影响。诸如以上,但作者仍然认为其研究结论较为合理,有待于一些前瞻性的临床试验进行证实。
综上,MasonI型桡骨头颈部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即可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效果。II型到IV型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效果可能更好。不同性别的骨折类型存在显著差异,MasonIII型骨折主要见于男性患者(n=20,71.4%),而IV型骨折主要见于女性患者(n=8,72.7%)。保守治疗方式的不同并不影响患者在随访期末的疼痛感觉。另外,保守治疗组患者中有57%在随访期末无疼痛,而手术治疗组患者中75%在随访期末不感到疼痛,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3)。至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仍需更具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外科医生的经验而定。
觉得不错,请点赞!↓↓↓↓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