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中午,柏林市中心一家面包房外,市民在晒太阳。(图片来源:中新社)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延烧,德国累计确诊病例达例。德国执业急救医生、全科医生徐卫国博士在接受《欧洲时报》采访时呼吁,海外侨胞莫要恐慌,做好科学防疫,相信德国的医疗水平可以帮助大家渡过难关。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随着疫情加重,德国总理默克尔3月16日宣布了该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一揽子最新措施,该国绝大部分公共活动已被暂停。首都柏林18日和德国其它15州一起进入了“封城”模式。徐卫国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可能不会结束,且可能在夏天至年冬季会重复出现,病毒或与人类长期共存。因此,他建议,在德国工作和生活的华侨华人无需通过回中国的方式避免感染。“由于春节前后中国武汉暴发了严重疫情,因此相比德国人,华侨华人对疫情更加恐惧,也更加注重自我隔离。”家住德国科隆、已在德从医10年的徐卫国告诉记者,大部分华侨华人经营的餐厅已停营业了,大家基本待在家里。徐卫国建议广大侨胞,现阶段要做好居家隔离,避免大范围社交,如果和确诊的新冠病肺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从与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起,采取医学观察14天。“此外,最关键的举措是,外出要戴口罩,并按时更换口罩,以内层潮湿或4小时,为更换标准。同时,一定切记勤洗手。”徐卫国说。“医院及诊所医护人员已经开始出现感染,导致许多地区的部分诊所关闭,随着感染人数的上升,会进一步加重,轻症患者会被要求居家隔离不再收治,年轻人重症率很低,90%的人症状很轻,10%的人需要吸氧,症状能缓解。”徐卫国说,因为德国防疫物资紧缺,目前家庭医生没有防护,将不会有任何上门诊治。要相信德国的医疗水平徐卫国提醒大家,如有人不幸“中招”了,也莫要害怕和恐慌,要相信德国的医疗水平,德国医疗水平全球领先,急救体系非常健全,感染了也有办法治疗,虽然目前没有特效药,但医生会尽全力避免并发症,医院都为抗击疫情做了大量准备。“一旦感染,每日最少早晚各一次测量体温。若出现咳嗽、腹泻、发热、气促等症状,需要及时再次就医。”徐卫国说。他建议,轻感染患者居家隔离时要注意,单人单间单卫生间,可以不戴口罩,保持呼吸道通畅。但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餐巾纸罩住口鼻,防止病毒喷洒,形成污染。房间每天累计通风4小时,每次不得小于30分钟。由一位固定家属与他接触,保持1米的距离,如果家属进到密切接触者的房间,出来后需要清洗双手,不能用没有清洁的手揉眼睛或抠鼻子,不要直接触碰和调整口罩,接触时双方要正确佩戴口罩。居家隔离病情加重时怎么办?徐医生提醒,如果出现发热,要多饮水。高热时,建议饮用糖盐水。同时,要采取物理措施降温,有条件的患者建议输液治疗。降温药物还是首选PARACETAMOL。“如年龄大、有基础疾病、孕妇、肥胖等,可能会突然出现病情加重,还有部分健壮的有肌肉的年轻人也会很重,因为肌肉耗氧大,症状加重时要及时给予吸氧等辅助通气,相对其他人群好起来也比较快。”他说,痰不易咳出时,建议使用氨溴索或N-乙酰半氨酸口服。抗病毒药物如何使用?徐卫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在家隔离时,可以考虑比多尔片,其它抗病毒药物要注意副作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有些作用。同时要多饮水,防泌尿道草酸钙结石形成。中医方面,莲花清瘟胶囊用的比较多,还有专门的肺炎一号、二号等,医院士说,莲花清瘟不要用得太早(寒性较重),感染后三五天再开始用,散表效果会更好。当然,这最好在中医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有痰的性状或痰的颜色发生变化时,他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考虑用抗生素,在家里可考虑莫西沙星片(18岁以下或QT延长的病人不行)或头孢类。无禁忌症的话,建议考虑用莫西沙星片,可以覆盖非典型菌。病程长的病人,也可考虑使用抗生素,因后期往往会有合并细菌感染。如何判断重症?“有没有呼吸困难,是重症的标准。”徐卫国说,出现轻度喘气或胸闷,气短时,要观察呼吸频率及是否可以平卧。频率快或不能平卧,建议及时就诊为好。如果爬两层楼梯后呼吸没问题,医院毫无意义。高血压病史的感染者,可能要调整高血压药物,可以换用钙拮抗剂类,这类病人血管紧张肽I转化酶抑制剂类最好不用。有基础病的感染者,还需要预防真菌感染,多用碳酸氢钠5%的漱口,加点大蒜素胶囊,没有的话也可以让患者吃点大蒜。病毒对各个脏器的损害也因人而异,低蛋白血症的人较多,常常出现蛋白尿,有的会有肝酶、心肌酶的升高,还有腹泻等,所以辅助治疗,如白蛋白输液,及大量食用水果蔬菜也是很重要的,适当活动,防血栓形成(很多患者有下肢血栓形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kqw.com/lcbx/17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