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危害
疾病检查
疾病并发症
疾病治疗
疾病保健

为民办实事问效荆州市中心医院打出组

治疗白癜风最佳方法 http://www.jk100f.com/m/

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益性,是医院的基本定位。

多年来,医院(以下简称荆医)在对口援建、疫情防控、创卫创文等工作中,积极履行医院社会公益责任,在践行初心使命中体现担当作为。

“坚持医院公益性,是人民享有平等医疗权和健康权的重要保障,也是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荆医党委书记黄双龙表示,作为湖北省区域医疗中心,荆医有责任、有义务承担社会公益职责,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坚强保障。

医疗援建,优质资源惠及群众

江陵县的赵大爷(化姓)今年68岁,是一位泌尿系结石患者。由于结石生长部位特殊且嵌顿时间较长,处理较为棘手。前不久,医院,荆医泌尿外科病区主任廖义翔通过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仅用30分钟,就将其结石彻底清除。

在家门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赵大爷的就医获得感,源于荆医坚持多年的对口医疗援建。

年,我国新医改正式启动。作为湖北省区域医疗中心,荆医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勇当医改“排头兵”,开启了长达10余年的对口援建之路。

从第一轮的技术帮扶,到第二轮的学科建设,再到第三轮的核心优势打造,10余年来,荆医累计派出驻院帮扶专家43人、帮扶科室18个、完成示教手术余台次、急诊会诊余次、帮扶诊治患者2.5万人次,极大地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恩施宣恩,地处湖北西南边陲。这里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可当地落后的医疗条件和水平不能与之相匹配。

年,湖北省“武陵山试验区对口支援”工程启动。根据统一部署安排,医院结成帮扶对子。10年来,60余位荆医专家前赴后继,为促进当地健康事业发展不懈努力。

医院,实现了业务开展由少到多、技术水平由弱到强、学科建设从无到有的翻天覆地变化,破解了当地群众一有疑难医院求医的困境。

医院专家为卸甲坪乡居民义诊。

任重道远,行则必达。近年来,荆医对口援建的步伐遍布松滋卸甲坪、公安、秭归、新疆、西藏以及“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荆医援建模式”不断优化升级,为医疗机构对口支援提供了可复制的“荆医援建方案”,医院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贡献了“荆医援建智慧”。

年,荆医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口帮扶行动。以帮医院医院为目标,荆医将用5年时间,在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展、科研教学、医院管理等方面与之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当地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疫情防控,践行使命护佑生命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巨大挑战,医院凝聚力、战斗力的实战检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暴发之初,荆医党委坚持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部署要求,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迅速动员、及时反应,织就了一张张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控网,构筑起坚强的战斗堡垒,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荆粤医护团队为ECMO患者做CT。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湖北省区域医疗中心,荆医承担起全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重任。51岁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刘平(化名)几度生命垂危,仅靠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呼吸机难持生命。她的治疗难度是“世界级”的,甚至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在荆医团队和广东援荆医疗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68天的艰难救治,终于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年1月23日,王冰、张文丽、谢飞思三人医院临行前大合影。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年1月23日,疫情紧急,武汉封城。荆医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王冰博士、护士长张文丽、骨干护士谢飞思等3人,作为荆州医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奔赴疫情风暴眼——医院。30多天里,他们坚守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与时间赛跑、与病毒鏖战、与死神较量,不仅获得武汉同仁的称赞,也挽救了许多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为“武汉保卫战”贡献了“荆州力量”。

疫情期间,荆医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模范。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胡勤明冲锋在前、舍身忘我奔忙在救治一线,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医院党委荣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对象”;副院长梅京松、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冰被授予“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还有更多的抗疫英雄获得市级表彰;更有无数的党员干部群众战斗在各条战线,用执着坚守的身影,在无私奉献中砥砺初心。

疫苗接种,构筑人群免疫屏障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为加速构筑人群新冠病毒免疫屏障,年3月,荆州市全力推进18至59周岁人群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工作,确保“应接尽接”。

在荆医公共卫生科新冠疫苗接种门诊,划分出“等候、预检、接种、留观、应急处置”等区域,单向循环设置接种流程。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引导市民有序排队登记、接种、留观,全程安全、有序、高效。

收苗、核对数量、整理登记、放入冷链库……每天凌晨2点,公卫科医务人员就开始忙碌了。为保证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疫苗不能长时间存放,当天送达的疫苗必须当天接种完。为此,30多名公卫人每天长时间坚守一线,单日最高接种纪录超过剂次。

数字的背后,凝聚着荆医公卫人的担当。预检登记、情况告知,他们喊哑了嗓子;反复核验、注射疫苗,他们累到胳膊都抬不起来;联络社区、沟通协调,他们常常各处奔波。

医护人员为居民接种新冠疫苗。

年8月8日,在成功抗击德尔塔病毒后,我市中心城区恢复疫苗接种工作,市民接种疫苗的热情持续高涨。为方便市民接种,荆医除了设立固定接种点,还组建了流动接种队,把新冠疫苗接种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在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荆医建有方舱接种点,公共卫生科科长杨雨带领医护人员,从每天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7点。高温天气下,即便是中午,大家也不休息,每天坚持工作12小时,直到当天的疫苗全部接种完成。

从第一针、第二针到加强针,从18至59岁成年人到60岁以上老年人,从12至17岁青年少到3至11岁儿童,随着疫苗接种工作的不断推进,市民的免疫能力不断增强。

核酸检测,坚守一座城市安全

年8月1日,沙市新增2名外省关联性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一时间,整座城市的神经骤然紧绷。

全员核酸检测,是控制疫情的最有效措施和关键一役。8月2日,荆州中心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启动。

荆医闻令而动、统筹安排,院党委号召:“医院党员干部要亮明身份、挺身而出,继续在防疫一线发挥表率作用!”

在院外,迅速集结的名医护人员成立核酸检测队伍,奔赴荆州区33个采集点开展核酸采集工作;在院内,核酸检测人员昼夜不息,坚守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跑出核酸检测加速度。

吴璇(右二),胡晓晖(左二)在东门社区为不便行走的居民提供上门采样服务。

顶酷暑、战高温,“全副武装”的白衣战士再次冲锋在前,与时间赛跑、和病毒较量,同全体荆州人民一道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力量。

高速路口是防止疫情从外界输入的重要关口。8月8日,在接到荆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安排部署后,荆医立即抽调10名医护人员,分为4组,每6小时一班,在荆州大道的荆州古城高速出口处成立临时核酸检测点,为驶出高速的来荆人员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

与此同时,面对日均2万人次的核酸混采样本检测量,荆医检验医学部超负荷运转,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轮流倒班,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员和设备迅速开展核酸检测,为疫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

经过10余天的多轮核酸检测,所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8月15日,沙市正式解封,确保了整个城市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污水处理,保护环境切断病源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场所。医院每天产生的大量污水,除了一般的生活污水外,还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污染等。其污水来源及成分均十分复杂,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如不经过有效处理,它们不仅成为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还会严重污染环境。

荆医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高度重视医疗污水的处理工作。特别是在荆北院区规划、建设中,不惜投入巨资,高标准、严要求建成现代化污水处理设施。

据荆医总务科科长樊正付介绍,医院严格执行国家最新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医院每天产生的各种污水,必须经过生化工艺处理并且完全达标后,才能排放到市政管网。

医院污水处理专班检查污水处理设备。

为此,荆医成立了专门的污水处理专班,设有调节室、监测室、实验室等部门。在荆北院区,污水处理池容量达到余吨,日处理污水达到吨左右。在这些成分复杂的污水中,重点监测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致霍氏菌等传染性病菌,还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kqw.com/jbbj/1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