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危害
疾病检查
疾病并发症
疾病治疗
疾病保健

烦人的三块小石头尿结石别盲目相信小广

结石虽不是不治之症,疼起来却要命。首都医科大医院副院长张能维说,由于发作痛、危害大、易复发,尿结石、胆结石和胃结石这三块“小石头”,困扰着几亿国人。尿结石,慢性的更可怕

泌尿系结石也称尿结石,是尿液中结晶沉积导致,可见于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以肾与输尿管结石最为常见。

 上海交通大医院泌尿系结石诊治中心主任陈奇介绍,疼痛和血尿是尿结石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如输尿管结石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剧烈的肾绞痛,常大汗淋漓、恶心呕吐,但不会危及生命。而无明显疼痛的慢性结石,会带来长期梗阻、感染,逐渐损伤肾脏功能,最后导致脓毒血症、败血症或尿毒症。

一般小于4毫米的肾结石,可通过多喝水、多运动等方式进行排石;小于7毫米的肾结石,需要药物治疗结合生活方式调整进行排石;难以排出的结石,则需要手术治疗。

下列误区要注意:

 错误一:限制钙的摄入。尿结石主要是草酸摄入过多,防治的关键是限制菠菜、豆类、葡萄、茶、橘子、番茄、土豆、竹笋等高草酸盐食物的摄入。

 错误二:不痛的尿结石不用治疗。结石逐渐增大后,基本上不再移动,不会导致疼痛,却能使肾功能完全丧失。而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有可能诱发肾脏肿瘤。

 错误三:盲目相信小广告。很多人觉得体外碎石和溶石治疗快捷、方便,因而盲目追捧。事实上,体外击碎结石必然损伤肾脏,积水严重的肾结石患者,本身肾脏的排石功能已经受到损害,即便将结石击碎,也无法顺利排出。溶石治疗主要针对尿酸结石及胱氨酸结石。而草酸钙结石,使用药物溶石效果不佳。患者在选择治疗手段时,最好听从医嘱,别轻信小广告,盲目使用。

 预防尿结石建议多喝水,尤其要注意夜间和清晨补水,避开饮料、啤酒、果汁;少吃草酸盐含量高的食物;患病期间,肉类、动物内脏、沙丁鱼、蟹、咖啡等应减少摄入。

胆结石,“三高”食物是祸首

 医院普通外科、胰腺胆道外科主任医师黄耿文介绍,不良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导致胆结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胆结石的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绞痛,痛感波及肩和背部,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常发生在进食油腻食物、饮酒或剧烈运动后。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引起胆囊、胆管的慢性炎症,诱发胆囊、胆管癌变。不少人存在以下误区,从而耽误治疗:

误区:

 误区一:小的或单个胆囊结石不用治疗。小结石易卡在胆囊管或掉入胆总管,诱发急性胆囊炎等并发症。建议小于1厘米胆囊结石、无症状胆囊结石,要定期复查;胆囊结石达到3厘米以上必须手术;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需手术治疗;胆管结石易引起胆管梗阻、炎症,需手术治疗。

 误区二:溶石治疗和体外碎石取代手术。不少患者对“切除胆囊”心存恐惧,总想选择保胆的治疗方法。但治疗胆囊结石,只取出结石,不切除病灶,日后更容易复发。而且,溶石治疗对胆色素或混合型结石疗效并不明显,碎石治疗会增加结石流入胆道或胰腺的风险,进而造成更严重的疾病。

 黄耿文强调,肥胖、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者及多次妊娠的女性,都是胆结石的高发人群,一定要注意调节饮食,忌油腻、高蛋白、甜食和刺激性食物;规律生活,经常运动、避免发胖;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胆结石家族史的人。

胃结石,老年人最应当心

 “草酸多了,长肾结石;胆固醇多了,长胆结石,这都是消化和营养太‘好’所致。但胃结石却是因为消化太‘差’。”张能维解释道,比如吃了柿子、黑枣、山楂等鞣酸过多的食物,或误食毛发、衣物纤维等,在胃酸的作用下生成一些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与果胶、食物残渣胶合在一起,从而凝结成石。

 胃结石的主要症状是胃胀不适,但有些胃结石达到十几厘米时,就会压迫胃壁,引起溃疡、出血,甚至穿孔和恶变。胃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老年人群中更为明显。如果结石不太大,症状也不明显,建议服用食物碱、苏打水促排。平时要少吃柿子、生山楂等食物,尤其别空腹食用,老年人及胃肠功能弱的人更应谨慎。

·END·

来源:健康之友

责编:一笑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kqw.com/jbbfz/13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