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喀地一院重症医学二科应用血流动力学管理新技术——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抢救了一例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后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取得了成功。
患者女性,33岁,因为巨大结石位置较高,机体免疫力较差,于常规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了较严重的逆行感染并发症,脓毒性休克,并迅速由普通病房转入重症医学二科抢救。患者入科时意识模糊、高热,以去甲肾上腺素泵入维持血压,作为血源性细菌感染指标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值大于100ug/L,血培养也迅速报阳,病情危在旦夕。张延林主任和广东援疆专家赵锋利主任对此病例高度重视,迅速商讨制定了抢救方案,确定了脓毒性休克的集束化综合治疗措施,并决定使用PICCO血流动力学监护技术,以明确病人的心脏前后负荷、胸腔血容量、血管外肺水、肺毛压、外周血管阻抗及液体反应性等参数指标,精准控制病人的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调整。
钬激光碎石这类手术是目前处理泌尿系结石比较先进的常规手术方式,开展已很成熟,术后尿路通畅效果也较理想,术式比较安全,术后感染并发症多为脓毒血症、严重脓毒症的诊断级别,加强抗感染后基本可恢复,脓毒性休克的并发症发生率很低。根据国内某大型医疗机构一篇对例经皮输尿管碎石手术病人的病例汇总报道,其感染性休克发生率0.3%~2%,一旦发生脓毒性休克,死亡率可高达39%~50%,病人往往因顽固休克并多脏衰竭而九死一生。即使在内地发达地区的ICU病房,都对这种休克类型患者的复苏治疗感到棘手。喀地一院重症医学二科既往曾收治过的数例这类重病患者也均预后不佳。
在巨大的风险和压力面前,赵主任和张主任默契配合,迅速为患者进行动静脉置管术、冰盐水推注、测定、分析等步骤,明确了治疗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制定了精准的补液和给药方案,及时指导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种类和液体量。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病情得以控制,治疗进入第4天时,患者已可以逐渐减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约一周后,顺利拔除血管检测导管,并转回泌尿外科病房过渡出院。
“输尿管镜下激光碎石术后的感染性休克病人,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还有及时准确的ICU综合处理,才能最大程度的挽救病人生命”,赵锋利主任说。
喀地一院PICCO技术为重症二科第八批首轮援疆专家、医院重症医学部孙诚教授于2015年引进我院,该技术是近年来国内重症监护领域开展的一项在心脏漂浮导管基础上改良的、更为先进的血流动力学监护技术,喀地一院重症医学二科开展的此项技术在南疆四地州属于领先地位,这次成功的病例救治,也再次证明了喀地一院重症医学二科对疑难危重患者的抢救和诊治水平。
健康小贴士
PICCO(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技术)与以往的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如漂浮导管)相比,具有创伤小、危险性低等特点,能实时、持续提供准确的心功能指标,且不受机械通气的影响。医护人员可根据心排血量、心脏指数、胸腔内血容量、血管外肺水等指数的动态监测,及时为患者调整治疗及护理方案,使危重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