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的高发季节,5%-1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过1次尿路结石,我国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为1%-5%,而南方地区由于地域气候等因素高达5%-10%。
尿石症可以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会有血尿、腰部疼痛等症状,下尿路结石会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不畅等。
与饮食不慎密切相关
预防尿路结石,不但需要注意自身的代谢性疾病,还要重视日常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和“下水道”健康息息相关,专家提醒三类高发的结石都是和饮食不当有关。
一个是草酸钙结石,这占结石的80%以上,饮食上需要少吃富含草酸的食物,同时需要适当控制饮用浓茶水和维生素C的补充;其次是磷酸钙、磷酸镁铵结石和尿酸结石,约占结石的5%-10%,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多是感染后形成的结石,而碱性尿易形成磷酸铵镁结石,饮食上宜低磷酸钙饮食并宜食酸性食物,而尿酸结石的患者,则应少吃产生嘌呤的食品如动物内脏、海鲜、牛羊肉、煲汤、果仁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性质结石的形成,与患者长年累月过量摄入某一类食物密切相关。要预防结石的发生,日常饮必须合理均衡饮食。即使检查出身体缺乏某种营养素需要某种食物来补充时,也不宜经常性大量进食,因为消化吸收不了就会给“长石头”创造了空间。
高蛋白饮食增加尿石症风险
尿石症的形成与蛋白质的摄入有密切的关系,食入过多的动物蛋白,如:猪肉、牛肉等,可导致尿液中钙和尿酸含量增加及枸橼酸盐的减少。尿钙和尿酸是形成尿路结石的物质基础,而枸橼酸盐是一种尿石的抑制物质,其含量减少进一步增加尿结石形成的的危险。所以,预防结石应该合理饮食,佳肴虽好,不可贪食,避免给石头创造机会。
饮水少是主因
有些人会觉得喝的水质较硬,含矿物质较多,易得尿石症,但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确。水可以分为软水和硬水,钙镁离子含量高的是硬水。国外研究显示与软水相比,硬水能显著性提高尿钙浓度,而作为结石的保护因素,柠檬酸盐的比例下降,因此增加了患尿石症的风险。
夏天到了,由于大量出汗、喝水少,尿液浓缩使晶体过饱和,促进晶体沉淀形成,加上夏季暴露于阳光下时间长,紫外线照射皮肤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和维生素A合成增多,维生素D和维生素A可促进小肠吸收钙离子,尿液中排泄钙增多,尿内结石物质易产生结晶核,使结石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治疗方式大相径庭
在很多的尿路结石患者的认识当中,他们都希望能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直接将结石清除,但是治疗方法的选择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不同位置、大小不同的结石,治疗方法差别可以很大。
对于直径6mm的肾、输尿管结石,尿路无梗阻,通过内科治疗后大多数可以自行排出。如果结石较大或内科治疗无效,则需要行外科治疗。
对于肾结石直径小于2.0cm,输尿管上段结石直径小于1.0cm可首选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碎石效果好,创伤小;如果肾结石直径大于2.0cm,那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首选方法,但有一定出血风险;另外,对于输尿管上段大于1.0cm的结石和输尿管中下段的结石可选择输尿管镜碎石的治疗方法。最后,开放性取石手术基本都淘汰了,除非先天有畸形,要把梗阻先解除,或有其他特殊情况。一般不提倡切开取石。
温馨提示:获取更多精彩内医院。如您有疑问,想咨询专家,可拨打—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