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12月3日)19:15,凤凰卫视中文台《承诺》栏目将播出石阡专题片《石阡脱贫之路》,欢迎大家准时收看!
精准扶贫
石阡是一个山区农业县,由于处于大山深处,每到雨季,这里地质灾害频发,农户因灾返贫时有发生。经济发展滞后,造成基础设施落后,看病难、上学难成为当地致贫的主要原因。在走访中,我采访到了龙塘镇大屯村村民柴家军,他可以说是其中一个典型。由于县里医疗条件有限,先后到市里、省里住院治疗,医药费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柴家军:年把左肾切除,年又输尿管结石,又堵了,医院治。四医院两趟,这个就是因病致穷的。
皮贵怀书记介绍精准扶贫情况
石阡柴家军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为了准确掌握每一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年开始,石阡对全县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普查,了解记录每一户的致贫原因。从年开始,选派名干部到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定点帮扶。名包户干部对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了解致贫原因后,为每一个贫困户制定脱贫办法。
但在精准扶贫的同时,依然很难面面俱到,还有些贫困人群急需帮助。地古屯村过去村民人均收入不到元,村委会尝试通过养羊、种植经果林带领村民致富。由于缺乏技术支持、不了解市场行情等多种原因都没有成功,始终没有找到一条致富途径。年,村里来了一位叫张锦华的人,当了驻村第一书记。这位来自贵州省农科院的教授在了解当地种植、养殖失败的情况后,建议村里发展养蜂产业。
谭世彪:一个叫张博士,这个养蜂产业就是他来引导我们,当时我们开会的时候瞄准了这个措施可以。他是农科院的,专门对这些养殖发展。我们也找了我们多年喂蜂的这些人,他们的蜂糖卖了块一斤,那么我们就觉得这个有发展潜力。
我对精准扶贫的概念产生了疑问,毕竟每位负责精准扶贫的负责人精力有限,只能一帮几,皮贵怀书籍现在处于一帮六的情况,我随即向他询问了他的一些经验。
皮贵怀:作为书记来帮的话,我觉得第一个还是要有一定的示范作用。通过帮扶,他能够真正实现脱贫,是通过他自己的能力来脱贫的。我就选两种情况,第一种,他有一定的劳动力,但是他没有资金或者他没有技术,他自己愿意脱贫,提供一定的资金,让他发展生产,给他发展产业。第二种,是因学致贫。家里面因为小孩比较多,他现在的困难比较大,因为小孩读书都要花钱,他这个时候没有钱,我这个时候帮他一把,让他的小孩安安心心的读好书,然后考上学校,然后顺利就业,然后他这个家庭就脱贫了。
有一句话叫做“扶贫先扶志,扶贫不扶懒”,精准扶贫的第一步看来正是思想上的扶贫。在皮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因学致贫的一户人家进行走访。
蔡仕华夫妇与女儿
皮书记制定帮扶的蔡仕华一家五口人,平时蔡仕华就在县城里打工,妻子在家务农,年收入不足两万元。微薄的收入无法保证三个孩子的学费和家里平时的开支。
蔡仕华:到外面有钱的就借点钱用,到时候就打点零工还他们,我们现在只有这个办法才吃得过来,不够了就又去借钱,只有借钱才过的来,出去打工以后来还,只有个办法,一天都是要干10多个小时,供娃娃读书,大人再苦也是无所谓的。
蔡仕华的女儿在上大学期间,皮书记为她申请了助学贷款,鼓励夫妻俩在家搞养殖,帮助他重修了猪圈,盖了鸡圈,每年也有不少的收入。
皮贵怀:三年,有两个政策,他们得到一个,年开始,建档里卡的贫困户小孩读书就不需要钱了,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使得他们的补助已经到位。他们的一个政策,就是现在读了书有些出来不一定就得到业,他们这个就是就业有保障,所以我当时来到他家的时候,她学的这个专业,只要她愿意回来,我们就联系给她安排工作,现在已经安排工作到村街道办。
蔡仕华一家在皮书记的帮扶下,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女儿毕业后找到了工作,每月有固定的收入,两个上学的孩子也申请了助学贷款,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有过头了。
另辟蹊径
变劣势为优势
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没有工业基础,这些历史原因造成的缺乏开发的劣势,在如今看来,可能成为石阡发展的一个优势,由于常年的交通和开发的阻隔,现在目前石阡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8.1%,蓝天、碧水、地洁成为石阡的主色调,而良好的生态也成为了事前的优势,绿色产业和旅游产业将带动更多的农户收获更多的生态红利。
皮贵怀:生态是石阡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资源。绿色产业发展是我们石阡能够脱贫的一个支柱型产业,这个资源必须利用好,也必须保护好。所以我们在发展绿色产业的时候我们提出了几个结合。第一个结合,就是要和脱贫攻坚结合。我们今年要退30万亩,退耕还林,如果退出来的是能够帮助我们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产业,把我们的生态保护好了,又把我们老百姓的脱贫问题解决好了,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因地制宜,这个地方适合栽茶我就退茶,这个地方适合栽经果林我就退经果林。
石阡人喜欢喝茶,爱泡澡。民间流传,石阡茶,温泉水,天天喝九十八。但是石阡在过去茶叶种植面积不到万亩。从年开始,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石阡县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到目前为止,茶园面积已发展到42.5万亩,石阡也成为中国苔茶之乡。
皮贵怀:第一轮退耕还林的时候,年我们就在这个地方大规模的种茶。
改革的路上常常伴随着反对的声音,种茶的决策也受到过质疑。龙塘镇大屯村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山区农村。当村里推广种植茶叶时,世代以农业为主的农户对于种茶,很多人都不赞成。但同样有坚信种茶能走出一条道路的人。
由于龙塘镇是石阡苔茶的发源地之一。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地理环境坚定了周绍军种茶的信心。他自掏腰包,流转亩土地种植茶叶,但是对于周绍军来说,第一次种植茶叶,没有任何经验。
周绍军:当时自己什么都不懂。因为我以前是在广东打工,打了十多年之后,回来这里。但是对于市场、包装、品牌,什么都不懂。通过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得到政府相关的培训,技术培训、市场培训,逐步的成熟了。
由于很多村民对种茶持怀疑态度,合作社成立之初,全村只有14户加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周绍军组织村民多次到湄潭茶园参观学习,坚定大家种茶的信心。
周绍智:村里面带我们去参观了,看人家是怎么个搞法,我当然愿意喽。我一亩地,人家拿百块钱,他还不太想拿,我种茶叶,请人家揉、掐一天,一天就得,你说种粮食那得行哦,我就说我的茶叶,我每年有将近一万多块钱,加上国家也有补助,加起来将近两万,光是我们两个人能吃多少,一点鸡米都吃不完,可以说生活就过好了嘛。
周绍军在全村引入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了茶叶种植、管护、采摘、销售等一条龙式产业链,这样保证了茶叶种植管护的质量,同时又保证了销售的渠道,将产业致富落到了实处。合作社现在已有户村民加入,茶园面积发展到了近万亩。
周绍军:我们专业合作社现在是农民拿土地进来,出劳力,其他成本就不是他的投入了,他就要占60%的分红。通过我们茶叶的种出去以后,占的品牌效益和分红的效益,跟他们逐家逐户的宣传之后,他们慢慢通过逐渐逐渐的市场效应接受,所以他们才全力参与的。
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统一进行规范化管理,年底以合作社纯收入的60%分红给入股农户,这样减少了农村闲置土地,也确保了茶叶种植的管护,而贫困户在合作社里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游德喜:精准扶贫户,我们对他们的帮助还要大一些。我们有可能达到10块钱,每斤茶青多付10块,不是精准扶贫户的,不是困难户的我们就5块。去年年脱贫的49户已经脱贫,现在还是精准扶贫户的,还未脱贫的另外还有46户,还没有脱贫。预计年可能有二十几户脱贫,年、年就全部脱贫。
合作社每年将分红的20%纯收入注入村集体经济。这样不光是农户获利,更重要的是村集体经济壮大以后,为村里每位老人都上了医疗和养老保险。如今大屯村90%以上的人家靠茶为生,种茶、采茶、制茶、卖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与茶的情谊越来越深,以茶产业为依托,公司化的经营模式、合作社的入股分红方式,经过七年的发展,大屯村人靠茶产业人均收入达到多元。
皮贵怀:合作社主要是把贫困户他的土地、他的资源入股组成合作社,有收入以后,我们叫三变,或者叫三金。老百姓土地流转,有租金,老百姓到合作社里面务工有薪金,老百姓把资金入股以后分红有股金,所以我们叫三金农民,通过这些方式,老百姓有直接的收入,合作社有收入以后,它有不同的比例。60%拿给这些贫困户来分,还有30%留给这个合作社做积累。还有15%分给村集体经济为老百姓做其他日常管理这些。所以现在我们农村专业合作社这块还是做的比较好的,只要有产业的地方我们都在做。这样的话,把农民组织起来了,单户的农民要发展很难,但是我们把老百姓组成团,抱在一起,大家一起共同发展,这样的方式是老百姓脱贫的一个有用的方式。
(来源:凤凰卫视《承诺》)
掌
上
石
阡
同
城
外
卖
北京治白癜风症状医院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