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危害
疾病检查
疾病并发症
疾病治疗
疾病保健

目前诊断泌尿系结石的金标准,CT检测

泌尿系结石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会导致血尿、疼痛、肾功能损伤,甚至肾积脓、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泌尿系结石可通过改变饮食、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膀胱镜碎石取石、输尿管镜碎石取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等方式进行治疗。

而结石成分与治疗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但结石成分只能在术后对结石标本进行分析后才能确定,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检查能够在术前准确判断结石成分。

目前CT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金标准”,对结石的诊断具有大于95%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利用CT判断泌尿系结石成分,可为结石治疗及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于CT预测泌尿系结石成分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一、CT评估结石成分的重要性

泌尿系结石在泌尿外科患者中占据首位。其治疗不仅与大小、位置、数量相关,还与结石成分相关。一方面,结石成分可以为结石的复发提供药物治疗依据,甚至为全身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证据。

另一方面,结石成分与结石的硬度相关,关系到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测手术成功率等。在外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治疗结石的方法越来越丰富,但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及复发率仍然居高不下,有报道称结石的5年复发率高达50%。

关于如何预防结石形成及复发已成为国内外学者聚焦的一大问题,结石成分的分析在预防结石形成及复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尿酸结石的形成取决于尿液PH、尿酸值、尿量等。

可通过低嘌呤饮食或者枸橼酸盐碱化尿液等降低复发率,磷酸铵镁结石石为感染性结石,通常需要外科手段干预,术前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并且可使用脲酶抑制剂抑制结石生长,胱氨酸结石也可通过碱化尿液的方式减少复发,但需注意其潜在的遗传病风险。

目前结石成分的判断主要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法、X线衍射法、化学分析法、原子光谱法、热分析法、显微镜法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缺点,那就是只有在得到结石标本之后才能进行成分分析。

因此,预测体内的结石成分对于拒绝手术治疗或均在手术禁忌的患者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此,目前广大医务工作者迫切需要一种术前“无创”预测结石成分的检查方式。

目前CT是检查泌尿系结石最常见的检查方法,对结石、肿瘤及其他疾病均存在较高的准确性,许多研究表明,CT不仅可确定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还可体内预测结石成分,与上述结石成分分析方法相比,这是一大优势所在。

基于CT值判断结石成分用来预测治疗效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如草酸钙结石使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常常失败,常需使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等,原因在于CT值越高,硬度越高,使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时需要的能量和碎石次数越高。

GoelH等人前瞻性研究了名输尿管结石行ESWL的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碎石成功组和碎石失败组,统计分析发现,随着CT值的增加,碎石失败率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较高的CT值是预测ESWL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CT值预测尿酸结石

在泌尿系结石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背景下,CT与结石成分之间关系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略有差异,但基本方向一致。

尿酸结石在所有结石中占据的比例较高,占据所有泌尿系结石成分的10%-15%,许多研究报道了CT值预测尿酸结石的准确性。随着CT成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CT参数用于预测尿路结石成分。

MarchiniGS等人在结石的中心和边缘测量CT值并计算两者的差,通过评价结石中心到外周CT值的变化和骨窗上CT变化的均匀性,认为可以区分尿酸结石和草酸钙结石。

TorricelliFC等对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在核心CT值、外周CT值、绝对CT值差、相对CT值差、CT值密度上的差异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CT预测草酸钙结石准确性高,但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因为CT特征重叠较多而难以区分。

关于更多CT参数能否准确区分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许多研究报道了CT值预测尿酸结石的有效性,但多数存在阳性预测值较低的缺点。

李丽超等以红外光谱法分析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60例结石成分使用CT进行了评估,以截断值HU诊断尿酸结石,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94.23%,93.33%,98.00%,而阳性预测值仅为70.00%。

SpettelS回顾性分析了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资料,证实了尿酸结石和含钙结石之间平均CT值的显著差异。但由于尿液PH值受到多因素的干扰,其诊断的有效性存在较多争议。

三、CT值预测非尿酸结石

目前较多文献报道了CT值对纯成分结石尤其是尿酸结石的诊断有效性,但对于其他成分特别是混合结石的鉴别,却没有统一的结论。原因在于其他类型结石的CT值多数大于HU,导致CT值预测这些成分的结石存在一定困难。

SheirKZ使用平均CT值和CT值密度(CT值/结石体积)来区分结石类型,发现KV下纯一水草酸钙结石、纯尿酸结石、纯磷酸铵镁结石可以互相区分。

纯尿酸结石可以与除了尿酸结石+一水草酸钙<40%之外的混合结石互相鉴别,纯一水草酸钙结石可以与尿酸结石+一水草酸钙<40%混合结石互相鉴别,纯磷酸铵镁结石可以与除了混合磷酸铵镁结石之外的混合结石互相鉴别。

AltanM等人使用核心CT值、外周CT值和CT值密度(CT值/结石体积)值评估了94名儿童的结石成分,添加尿液PH值作为诊断指标,可以互相区分草酸钙结石、胱氨酸结石、磷酸铵镁结石。

部分学者认为CT值难以鉴别磷酸铵镁结石,在诊断磷酸铵镁结石的研究中,MarchiniGS报道了纯磷酸铵镁结石的CT值虽然和混合磷酸铵镁结石在CT值/结石直径上存在统计学差异,但由于其存在较大重叠而不能较准确预测磷酸铵镁结石的存在。

CT值多种参数或联合其他指标诊断结石成分的方法日新月异,并且大多数研究研究结论大致一致。然而CT值的测量准确性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研究证实,CT扫描电压会影响CT值测量结果。

结石大小也会影响CT值的测量,有报道称结石小于5mm时显著影响真实CT值。当结石成分为纯结石时,常规CT值可能有助于预测结石成分,但对于混合性结石,CT值往往不能预测出具体成分。

四、双源双能量CT有助于更进一步预测泌尿系结石成分

年,随着第一台双源双能量CT(DECT)的问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之用于泌尿系结石成分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DECT以从第一代、第二代发展至现在的第三代,其基本原理在于在扫描中同时进行高能量及低能量扫描。

许多研究比较了DECT与常规CT对于结石的预测能力,NourianA等人使用常规CT扫描预测结石成分,后用DECT扫描,与红外光谱法比较,DECT正确诊断了90%的结石,而常规CT仅为52%,提示双能量CT对尿酸结石预测的准确性更高。

NestlerT在第三代DECT评估诊断尿酸结石有效性的前瞻性研究中,将DECT分析结果与红外光谱法结果相比较,对尿酸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为98.6%,诊断尿酸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到了84.6%,%,%,98.5%。

我国学者孟祥虎在第三代DECT预测纯成分结石的研究中,指出其预测尿酸和胱氨酸结石的准确率均为%,但草酸钙及羟基磷灰石仅为63.3%。

研究证实,DECT不仅能准确预测尿酸结石,也可准确预测其他成分的结石。MatlagaBR在结石成分体外分析中发现,DECT不仅能准确预测尿酸结石,还可以区分草酸钙结石和磷酸钙结石。

ZhangGM以红外光谱法为参照标准,用DECT评估了43颗纯结石和38颗混合结石,正确诊断了所有的纯成分结石,而在混合结石中,检测尿酸、半胱氨酸、羟基磷灰石和草酸钙四种成分存在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7.5%、93.8%、80.2%和93.8%。

然而DECT也存在局限性,有报道称在较肥胖或结石<3mm时DECT预测结石的准确性可能会有所下降。且因其较高的辐射量、较高的医疗支出,加上部分地区医疗设备配置不足,DECT在临床上大规模应用仍然受到限制。

五、总结

目前国内外对于结石成分的研究多数是在纯结石的前提下进行的,虽然研究方式日新月异,但是临床实际应用价值却大打折扣,因为临床上混合结石相比于纯结石更为常见。

目前取得结石标本才能进行最准确的结石成分分析,关于体内鉴别结石成分,影像技术的发展为该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不论是普通CT还是DECT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对于混合成分的鉴别,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以及争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kqw.com/jbbj/17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