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说过,胆结石的治疗,不能光治胆,想要达到溶石排石、且预防结石再生的目的,还要治肝。(原因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我以前的推送。)
所以我以肝胆同治,调畅气机为基础,制定了和解少阳、通泻阳明的主要治则。以疏肝、理气、清利湿热、排石之法达到调畅气机的治疗目的。
为什么和解少阳,通泄阳明,能调畅气机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内经上说,"高者抑之"、"下者举之"、"郁者达之"、"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针对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病症,当随机立法,以恢复升降运动之生理常态,令脏腑的升降有序,以使阴阳和调,而病症自愈。
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胆腑属少阳经,少阳之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邪正分争,治法上既要透解半表之邪,又要清泄半里之邪,更要防邪深入,故不可使用汗、吐、下法,否则将伤及气血而引起惊悚,故采和解少阳之法方能取效,故治疗胆石病的法则,为疏通表里,和解少阳之法。
胆为六腑之一,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如胃腐熟水谷、主降浊,胆疏泄胆汁、小肠泌别清浊、三焦通调水道等,要使六腑的出纳、消化、传输等主要功能正常发挥,就必须保持其通畅无阻,“以通降为顺”是六腑的生理特点,而"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则为其病理特点。
现代研究证明,胆汁瘀滞是胆石病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胆汁瘀滞日久便聚而成石。结石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当其瘀滞于体内,可引起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状。
再者,多数胆结石病人大便干结,故治胆结石时,"通泄"既是基本治则之一,亦是有利于排石的必要手段。通泄,意指通腑泻热、通腑泻下,透过通便以清除里热并有利排石的治法,在胆石病的治品中,多以寒下、或是增液润下之品以泄热通便。
总之,治疗胆石病的最终目的与最大疗效,在于恢复各脏腑正常的升降机理与稳定。
胆石病病位在胆,但病变涉及肝、脾、胃等脏腑。在治法上,我以“和解少阳,通泄阳明”的治疗法则,谨守病机,随证治之,临证加减,调理气机升降以恢复恢各脏腑的正常功能,胆结石的治疗才能最终达到溶石排石又预防结石再生的根本目的。
#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