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是由人体摄入的水分、食物在代谢之后产生的,这一代谢的过程需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共同的参与。正常的尿液应为浅黄色、透明、清澈的,而且不伴有特殊的气味,排尿过程也相对比较顺畅。但如果排出的尿液在颜色、气味等方面发生了异常,就要警惕身体健康是否出现问题了。
那么,尿液出现哪些异常需要引起警惕呢?
一、尿液颜色异常
不少原因都会造成尿液的颜色异常。比如平时不喜欢喝水,缺乏水分的摄入,这类人的尿液可呈黄色,此外,食用了含有色素的食物,如胡萝卜、木瓜,或服用了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尿液呈现出黄色。
如果是上述原因造成的尿液颜色异常,在多喝水、调整饮食后可恢复正常。但排除以上因素,就要警惕是不是疾病的原因造成的了:
尿液发黄可能与泌尿系统的炎症、肝胆疾病等有关;
尿液发白则可能与淋巴瘘、尿路感染等有关;
尿液发红表示尿液中带有血丝,也要警惕泌尿系统的感染、肿瘤等疾病。
二、尿量异常
虽然每个人的尿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医学上认为,正常人在每天饮水量为8杯的情况下,排尿量一般在毫升左右,如果排尿量多于这一数值,可以认为是多尿。发生多尿与糖尿病、疲劳、泌尿系统感染等有关。
除了多尿,尿液过少也要引起警惕。如果一天的排尿量低于毫升,很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造成的,如肾炎、肾衰竭等,一定要引起重视。
三、尿液的气味异常
正常来就,尿液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才会有氨臭味,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排尿时就闻到刺鼻的味道,很可能是由于尿潴留、慢性膀胱炎等疾病造成的,还可能与细菌入侵有关,应及时就诊、治疗。
此外,一些人在排尿时可闻到类似于水果的“甜味”,这种情况也不能掉以轻心,很可能是糖尿病造成的,医院就诊。
四、尿液成分出现异常
尿液在排出之后,正常不会有蛋白质存在,但如果排尿时发生有多个泡沫,且不易消散,要注意是不是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这很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造成的,应及时检查。
排尿过程中,如果原本透明的尿液变得十分浑浊,且出现脓液,有可能是泌尿系统的炎症造成的。
五、排尿感觉出现异常
正常来说,排尿过程应比较顺畅,但如果排尿时可产生刺痛、烧灼感,应警惕前列腺炎、尿路结石、尿道炎等疾病的发生。
总而言之,尿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如果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尿液颜色呈现出黄色、红色或白色,或尿液中出现泡沫,或尿量过多、过少,尿液中出现泡沫,颜色变浑浊,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医院就诊,明确病因之后再进行相应的处理,避免病情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