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春夏秋冬,急诊室里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层次不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认识泌尿系结石。有人说,它是来自天上的精灵,因为女娲用它来补天;也有人说,它是大海的女儿,因为精卫用它来填海;今天故事的主角是它,它是疯狂的石头家族成员之泌尿系结石,也就是存在于人类泌尿系统之中的石头。
什么是尿石症?尿石症又称泌尿系结石、尿路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的总称。结石是由于机体内胶体和晶体代谢平衡失调所致,与感染、营养代谢紊乱、泌尿系统异物以及地理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典型临床表现是腰腹绞痛、血尿,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梗阻和感染的症状。结石最多见的成分是草酸钙、硫酸钙,约占70%至80%,其次是尿酸结石,相对比较松散;第三种是感染性结石,如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这类结石感染的持续,不断在“核心”外面沉积出石头。还有一种结石与钙质有关,这也是最少见的,与饮食习惯有关系。
得了尿石症怎么办? 如果结石不是太大,可以定期观察,通过多喝水、多运动,让石头自动排出。但这个方法也可能导致石头越长越多,越长越大,当石头长大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手术干预了。
干预手段有哪些? 最简单的是体外冲击波碎石。还有一些微创手段,如在腰部打一个小小的“通道“,把石头粉碎后再冲出来,也可以通过尿道逆行上去,但一般石头比较大就不适合用这些方法。另外,也可以通过最传统的手术方式——开刀,把石头取出来,再把伤口缝上。
尽管有这么多处理手段,但想要把石头全部取出来是很困难的。统计表明,结石的残余概率非常高,40%至50%的病人取石后复发的概率非常高。 对于一些顽固性复发性的结石,还要寻找原因,如是否患有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胱氨酸尿,皮质醇症、慢性消化道疾病、痛风等,若有则需积极防治。
尿石症患者的饮食指导 对于尿石症患者,通用的方法是多喝水。 我们所说的“喝水”是指喝白开水,不是饮料或者茶等。那么,白开水应该怎么喝?喝多少是合适的? 心、肝、肾、肺等器官功能良好的成年男性患者每天应确保饮水量~ml,女性和心肺肾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每天饮水量为~ml,小儿酌减,夏季或活动后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每日尿量在ml以上,尿液肉眼无色或淡黄色为宜。 同时要注意饮水的时间,结石成分的排泄多在夜间和清晨出现峰值,因此,除白天饮水外,睡前、睡眠中起床排尿后也须饮水,注意餐后2~3h饮水,一般1次饮~ml为宜。
此外,针对不同的结石成分(这里主要针对常见的草酸钙结石和尿酸结石)我们在生活中的饮食也要有所区别:
针对草酸钙结石的饮食建议: 1、限制草酸摄入 含草酸多的食物有巧克力、浓茶、腌制品、竹笋、咸菜、番茄、菠菜、草莓等。枸椽酸盐是一种尿石症形成抑制物质,可预防结石的形成,提倡患者多吃富含枸椽酸盐的食物,如柑橘、葡萄、柚子、牛奶、玉米、全谷、小麦,辅以尿石清冲剂或枸橼酸合剂,玉米须提取液等。 2、限制钠、维生素C摄入,改变高蛋白、高脂饮食方式 钠与我们的血压、泌尿系结石有相当大的联系,建议低钠饮食,每天低于10g。而大量摄入维生素C不利于尿石控制,大量高蛋白高脂饮食也会增加尿代排泄。 3、少饮含糖及酒精饮料 糖摄入量增加时,糖可进肠道吸收钙,尿钙含量增加,并相应增加草酸吸收。酒精饮料含有钙、草酸盐和鸟嘌呤核苷,后者经代谢形成尿酸,使尿量减少,长期饮酒使高钙尿、高磷酸尿都变得更为突出。 4、多吃奶制品及蔬菜 就寝前应少喝牛奶、多喝水,将尿中各种晶体物质排出体外,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高钙食品摄入要适量,晚餐宜早吃。
针对尿酸结石的饮食建议: 1、降低尿液酸性 可服别嘌呤醇及碳酸氢钠、枸椽酸钾等碱性药物,通过药物控制尿液ph值,保证尿液ph值在6.5-6.8,偏碱性为好。 2、限制高嘌呤饮食 避免多食嘌呤丰富的食物,如家禽肉类、甲壳动物、动物内脏、海鲜,以及菜花、扁豆、红茶、咖啡、可可、酒类等,限食肉、鱼类,每日不超过g为宜。
最后特别提醒:结石患者平常还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的感染,养成多喝水不憋尿习惯,多喝、多尿有助于细菌、致癌物质和易结石物质快速排出体外。同时定期复查,观察结石有无复发,留置尿管者需2~3周更换1次。而患者在服用磺胺类药物时,要多饮水,并加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磺胺类药物在肾脏内析出结晶并形成结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