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播出了一支公益片。上线不到10小时,播放量即突破千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5岁的小主人公付浠诺“笑”着开始讲自己的故事,却看哭了千万妈妈!同时,更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我的世界很安静
没有一点点声音
妈妈说
我一岁时就会叫爸爸妈妈了
我特别爱笑
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
妈妈说
3年前我发高烧
用药不当后
我的听力越来越弱
我知道声音都在我身边
我很努力听不过就是听不到
妈妈我怕
我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只能远远地看着
有时候我会
大发脾气摔东西
妈妈不是我不乖
只是想对你说话
但着急说不出来
是我把妈妈气哭了
但妈妈却跟我说对不起“
因为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难以计数……
我国现有多种药品制剂中,儿童专用的仅有60多种。衣食住行,我们都给孩子专属的呵护,但最需要专属的药品,我们却忽略太多。
1可能影响儿童健康的药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上,列出了这些可能影响儿童健康的药品,家长们在日常用药中一定要帮孩子避免!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会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
●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儿童肾脏损伤。
●胃复安,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
●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影响幼儿牙齿、骨骼发育。
●感冒通,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引起儿童中毒。
2儿童用药十大误区片中“浠诺”的故事,不是个案。因用药不当,中国每年更有难以计数的儿童出现失聪、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一定要用专门的儿童药!除了专门用药以外,这些用药误区家长一定也要避开。
误区之一:果汁服药
用果汁送服药物,或吃药后立即让儿童喝果汁、饮料或吃水果,虽能增强口感,但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从而降低药效。果酸还能增强药物对胃的刺激而引起胃功能紊乱,甚至引起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误区之二:喂药加糖
糖能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人体肠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误区之三:剥去溶衣
外包溶衣的药物一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环,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则失去了外衣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且因药味会更浓而使儿童吃药产生厌恶和畏惧心理。
误区之四:强行灌药
用筷子撑开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儿童的哭闹声中强行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呼吸道肺部发炎,重则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险。
误区之五:静睡喂药
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受外来刺激时适应性调整能力差。如果趁其睡眠时喂药,药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可反射引起喉部痉挛。
误区之六:服成人药
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使用成人药物喂儿童,这是很错误的。比如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常用对儿童的副作用极大。又如成人复方新诺明片,儿童长期服用会严重毒害其肾脏,还可诱发贫血症等。
误区之七:服药过量
有的家长急于求成,给儿童服药不按说明书,擅自加大剂量。这样会引起儿童脏器中毒,如镇痛类药物服用过量,会伤及肝脏(中毒性肝炎)。所以家长一定要按剂量给儿童服药。
误区八:滥用退烧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认为孩子发了热,一吃退热药病就好了。因此,她们动不动就给孩子吃退热药。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误区九: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如鱼肝油(含Va与Vd),吃多了可引起发烧、厌食、烦躁、肝与肾脏功能受损。水溶性维生素虽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c服用过多可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为此,营养学家强调,应以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为最佳选。
误区十:滥用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时,常规应用抗菌素是不合适的,而且还会造成病原体对抗菌素产生抗药性及其不良反应的威胁,以及药物的浪费。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么原因便使用氯霉素、链霉素。如果长期使用链霉素、新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孩子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父母们无法掌控孩子的未来,有时候在更多的事情面前都会有无能为力的感觉,但是至少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误让孩子的健康受到危害。希望看过本文的家长今后给孩子用药一定要当心!及时就医,切勿乱用药!莫让悲剧再次上演!
文
综合自网络
成都儿童团稿件,版权归成都商报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为方便家长及时打探教育资讯,增进平台粉丝间交流教育心得,搭建家长与名师的沟通桥梁,团长按孩子年级和兴趣的不同开设相应寻常型白癜风图片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