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泌尿系结石如何医治
妊娠期尿石症是临床少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其诊断和处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争议,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母体及胎儿造成严重伤害。由于产妇的生理变化及胎儿因素,妊娠期尿石症的诊治不同于一般泌尿系结石。
(1)守旧医治
目前有症状妊娠期尿石症的初始医治倾向于守旧医治。研究发现经守旧医治后自行排石者(包括生产后排石)的比例约65%-85%。守旧医治主要包括补液、药物医治及等待视察。
药物医治的原则包括:依照孕周、过敏史、给药途径、剂量等肯定药物对孕妇及胎儿的毒性(需参照妊娠期药物分级,目前国内尚不完善,可参考美国FDA妊娠期药物分级);应使用疗效肯定、反复运用的常用药,减少药物意外产生的可能性;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肾血流增多等情况可能需要加大药物剂量。此时仍应采取最小有效剂量。
经常使用药物有:(1)镇痛药。首选阿片类如吗啡、哌替啶、可待因等,其他种别的镇痛药因有潜伏致畸作用应避免使用。对NSAIDs类药物的使用存在争议,有NSAIDs增加胎儿血汗营畸形发生率的报导。对严重持续性的疼痛,可使用镇痛泵或硬膜外给药。
(2)抗生素。有报导约50%的妊娠期尿石症患者合并UTI,应给予抗生素的个体化医治。根据妊娠药物分级及大量研究显示,头孢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呋喃妥因等抗生素在妊娠期运用是安全有效的,应斟酌选择这些药物作为经验性抗生素医治用药,并根据中段尿培养结果及药敏实验及时调剂用药。
(3)存在争议的药物:有报导糖皮质激素、a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增加自行排石率,但是常规不用。
(2)外科医治
在守旧医治收效甚微且合并以下情况时应斟酌外科手段干预,见表2。
1、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经皮肾穿刺造瘘能快速引流肾积水并减小集合系统内压力,是阻塞性结石并发脓肾及没法行输尿管内操作时的首选。
其优点以下:高效,有报导90%以上患者经皮肾造口引流术后肾功能改良、积水及感染减轻;微创;超声引导无放射线;局麻下便可完成,下降了麻醉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引流出的尿液可进行尿培养及药敏实验;非下尿路入路,下尿路症状发生率低;为经皮肾镜碎石预留通道。
其缺点有:局部不适感;创口出血;细菌感染;造瘘管滑脱;需造瘘管护理。
2、双J管置入术:膀胱镜下逆行双J管置入及肾盂穿刺后双J管置入是解决孕妇上尿路阻塞的传统方法。相比经皮肾造瘘引流,双J管置入可明显减轻上尿路阻塞,增加小结石自行排出率。
但是其缺点是突出的:术中可能损伤输尿管;术后LUTs、UTI及血尿发生率高;双J管上结石构成(encrustation)可引发严重阻塞,需保持补液及控制钙摄取以下降尿钙;需间隔周频繁换管,鉴于此点,有学者认为孕22周应首选经皮肾造瘘引流而妊娠后期以后应行双J管置入。
3、输尿管镜技术:输尿管镜取石碎石对输尿管结石疗效显著,许多报导证实其应用于妊娠期输尿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其优势在于:消除症状本源,效果立现,减少住院视察的时间;近年来输尿管镜体积减小及软镜、半硬镜的出现,使之在输尿管内活动空间增大,加上妊娠状态及结石阻塞引发的输尿管扩大,使之可以探查输尿管内任何部位、减少结石的遗漏;结石完全清除率高,达77%-%;一般无需放射线透视辅助,需要术中定位时可用超声;可在妊娠期各个阶段内使用。
输尿管镜碎石的忌讳证有:多发结石;25px的结石;脓肾;移植肾。
经常使用的碎石器械有:YAG钬激光、超声碎石器、液电水压碎石、碎石钳等。目前很多学者推荐使用YAG钬激光:钬激光声能低,对胎儿影响很小;可粉碎所有类型的结石;硬镜或软镜皆适用;对周围组织热损伤。相比之下,超声碎石的高频声能可能伤害胎儿听力,而液电水压碎石的高腔内压力可致使早产及胎儿损伤。
4、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体外冲击波碎石、开放手术:PCNL术在妊娠期尿石症患者中不推荐使用。虽然有PCNL在初期妊娠(12周)中的运用报导,但全身麻醉、术中侧爵位、需X线透视、术后出血等因素均增加胎儿及母体的危险。
ESWL术因其能量波可能致使胎儿死亡而禁用。开放手术仅用于结石合并脓肾、双J管放置或经皮肾穿刺引流失败的患者,鉴于需要全身麻醉和手术后的各类并发症,亦不推荐。
综上所述,妊娠期尿石症的诊疗与一般尿石症大不相同,其核心主旨是“最小化母体及胎儿的危险”。处理此类结石需结合泌尿外科及妇产科相干知识,多学科配合,并实施精确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本文节选自《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年7月第6卷第13期,选取时删减、整理。
原文题目:妊娠期尿石症诊治进展
原文作者:孙阳郭剑明
扫描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北京中科医院推荐文章